今天是 : | 加入收藏

聂新伟 史丹:中俄能源合作历史进程、时代背景与未来选择

日期:2020-01-10 13:59:53 来源:《中国能源》2019年11期

摘要: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两国是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补充、安全上相互信任、国际问题上相互协调的新型国家关系和合作模式。近年来受益于政治高度互信和平等互利原则,中俄两国能源设施联通取得重大进展,能源贸易规模不断创下新高,能源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当前,中国作为油气进口第一大国,对外合作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更大力度的开放合作来不断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前景不明、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加剧了全球能源市场的不稳定性,油价的剧烈波动对俄罗斯等能源生产和贸易大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全球能源市场经历大变局的现实背景下,全面深入加强中俄能源领域的更多务实合作,不仅有助于增强全球能源市场稳定性,而且对于提质升级中俄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俄能源合作;基础设施联通;天然气贸易

 

1 中俄能源合作的历史回溯

1.1 俄罗斯能源战略的东向调整

中俄能源合作离不开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这一大背景。2003年俄罗斯政府颁布了首个能源发展战略——《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明确了能源战略东移的取向,提出到2020年俄罗斯对亚太地区出口天然气占比将从3%提高到27%,这表明俄罗斯政府已经从战略上考虑到与亚太国家合作的重要性。2006年2月,当时的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以《奔向东方》撰文,强调俄罗斯“把东方视为一个战略方向”,力争以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油气资源为突破口,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并搭乘“亚太经济快车”。2008年10月,俄罗斯政府批准《2020年前对外贸易战略》,将欧亚经济共同体、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作为重点贸易对象。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俄罗斯经济形势的恶化,东向战略实质性加快,尤其表现在能源出口设施联通的加快推进。2009年俄罗斯出台的《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提出将发展与亚太地区能源方面的多边合作,能源出口的战略方向将转向东方。为了加快远东地区的开发进程,俄罗斯政府甚至打破行政条块分割,成立了远东发展部。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致使欧洲等西方国家启动了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加之油价大幅下跌带来的经济脆弱性,俄罗斯在2014年发表了《2035年以前俄罗斯的能源战略》,首次强调亚太地区将是最有前景的能源出口市场。俄罗斯联邦能源部第一副部长阿列克谢杰克斯列尔曾表示,《2035年以前俄罗斯的能源战略》的一个关键点是将“资源商品化”转化为“资源创新发展”,能源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由“引领经济发展”转变为“刺激基础设施建设”,受此推动,过去几年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尤其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线和“斯科沃罗季诺—漠河”石油管道,以及“西伯利亚力量(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的修建扩容大大增强了向亚太地区输送油气的能力。

整体来看,虽然俄罗斯能源政策更加偏向东方亚太地区是近年来的一个趋势,但从俄罗斯石油生产和贸易大国的地位来看,其对欧洲这一传统能源市场地位的重视并没有丝毫放松。例如,正在建设的“北溪-2”和“土耳其流”天然气管道,未来都将进一步密切俄罗斯与欧洲市场关系。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曾在“欧亚一体化理想”的报告中指出,未来亚欧大陆将分为中部能源生产区和东西两大能源消费区,其中西端消费区为包括土耳其和乌克兰在内的欧洲,东端消费区为包括印度在内的亚太地区。可以说,统筹欧洲和亚太地区两个市场始终是俄罗斯国家能源对外战略的重要利益关切。

1.2 中俄能源合作历史进程

从运输方式和贸易的能源品种及规模来看,中俄能源合作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阶段:

一是铁路运输贸易规模较少阶段。考虑到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和日益增长的原油消费需求,中国石油部门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与俄罗斯方面接触,探索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油田建设到大庆的管道,以弥补大庆原油产量下降的不足。2000年开始,中俄自满洲里口岸通过铁路运输开展石油贸易,当年进口俄原油近150万t,成品油250万t。由于贸易规模较小,直到2008年俄罗斯对华供油首次超过1000万t,达到1164万t。二是原油管道商业运营推动原油贸易大幅增长

阶段。2009年中俄达成250亿美元贷款项下为期20年、年供应原油1500万t的长期原油管道贸易合同,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进入了实质性的合作阶段。2009年4月,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境内段开工建设,到2011年1月1日,正式投产进油,一线工程(漠大线)设计数量为1500万t/a。随着中国国内原油需求的继续增长,中俄原油贸易规模不断提升,双边能源合作进一步深化,中俄双边商定中俄原油管道增加供应原油至3000万t/a。2018年初,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自此每年俄罗斯原油进口规模扩大到3000万t。

三是天然气合作实质性推进阶段。在石油管道建设投运和双边贸易稳步提升的同时,中俄天然气合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2014年5月,在中俄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标志着双方在天然气领域合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合同总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2018年中国国家能源局就中俄天然气合作情况做了详细介绍:①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预计2019年年底实现供气,其中前5年渐增期气量为每年50亿立方米至300亿立方米,到2024年供气量将达到380亿立方米/a;②根据中石油集团与俄罗斯独立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Novatek)签订的长贸协议,在位于俄罗斯境内北极圈内的亚马尔项目第二、第三条LNG生产线投产后,从2019年起,亚马尔项目每年将向中国市场供应300万t LNG,折合气态为40多亿立方米/a。亚马尔项目与中俄东线项目的供气量相加,总数超过420亿立方米/a,约占中国2017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5。③中俄正在商谈西线管道天然气的合作,若西线项目能最终达成协议并按期投产,未来10年内,中俄天然气贸易量将超过700亿立方米。届时,俄罗斯继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第一大供应国之后,又将成为中国天然气进口最大供应国。

四是合作领域和范围走向纵深推进阶段。在定期举行的两国总理会晤机制推动下,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已经从油气领域向核能、电力、煤炭等领域扩展,中俄能源合作的内涵更加丰富,合作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8年底,中国商务部发布《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成为务实推进远东地区中俄经贸合作的纲领性文件。2019年,普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指出,俄罗斯与中国平等互利关系是确保世界事务和欧亚安全的一个重要稳定事实,是经济中富有成效的合作典范。

2 中俄能源合作的进展与重要成效

2.1 中俄能源双边合作交流机制基本形成,能源合作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

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能源合作是双边密切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任国家主席之后的首次出访选择了俄罗斯,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于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得益于两国政治高度互信、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伙伴关系,双边能源合作交流机制基本形成,合作交流的形式日趋多样化。1996年中俄两国政府签订了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定,并在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框架下设立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分委会,中俄能源合作的高层次对话机制就此开启。2008年,两国建立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并纳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框架下,中俄政府间能源合作委员会开始运行,成为中国最高级别的双边能源合作机制。2018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俄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声明指出,双方支持尽快召开中俄能源合作论坛,谈论深化两国能源领域具体合作。为落实声明,2018年11月,中俄能源商务论坛由中国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联合在北京举办。中俄能源商务论坛的宗旨是为中俄双方企业搭建对话交流平台,为促进双方企业在油气、电力、煤炭、新能源、能源装备等领域的长期一体化合作创造条件。在双边高层次能源对话机制的推动下,中俄能源合作领域和范围也在不断拓展,表现为:一是油气贸易规模不断增长;二是“冰上丝绸之路”上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稳步推进,成为中俄在北极圈合作的首个全产业链合作项目;三是中俄企业积极推进油气合作向上下游一体化延伸。

2.2 中俄原油管道设施完成互联互通,助力原油贸易规模不断创新高

基础设施联通是推进中俄能源贸易的重要基础。在原油管道运营使用之前,中俄两国是以铁路运输的方式来进行石油贸易,贸易规模比较小。随着原油管道设施的互联互通,中俄原油贸易规模也在快速增长。自2011年初,中俄原油管道一期工程启用以来,中俄双边原油贸易规模不断创新高。2011年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规模不足2000万t,到2015年已达到近4000万t,截至2017年5月19日,中俄原油管道已累计进口俄罗斯原油突破1亿t。在贸易规模保持增长的同时,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也在不同提升,2016年俄罗斯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当年原油进口规模占到中国总进口规模的比重为13.8%,此后连续3年,俄罗斯均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2018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共计7149万t(143万桶/日),较2017年5970万t上升20%。整体来看,在中俄原油管道畅通的支持下,中俄双边原油贸易规模不断增加,极大保障了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图1 2009年以来中俄原油贸易规模及进口比重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2.3 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稳步推进,天然气贸易前景广阔

近年来,中国加快推进能源绿色转型进程,煤改气等带动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天然气需求缺口逐步拉大。2015年我国天然气需求缺口为584亿立方米,2016年缺口规模达到718亿立方米,2017年达到920亿立方米,2018年供求缺口突破1000亿立方米,达到1222.9亿立方米。目前来看,中国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主要是通过LNG的方式,管道气进口微乎其微。根据BP数据,2018年中俄LNG贸易规模仅为13亿立方米。俄气公司在2018年年报中指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贯通将推动俄气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天然气供应商之一,也为俄气分享世界增长最快天然气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于2019年底正式通气,以后每年俄罗斯将向中国输入的管道天然气将达到380亿立方米,约为中国2018年天然气进口规模的30%。根据中俄签署的《中俄西线天然气供应框架协议》,若从西西伯利亚气田通过阿尔泰输气管道对华供气(“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项目能最终达成协议并按期投产,乐观预计未来10年内,中俄天然气贸易量将超过700亿立方米。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预测,未来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商,预计到2035年均消费规模将达到6800亿立方米。

 

图2 2010—2018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表1 俄气公司LNG出口至亚太国家及地区情况 单位:万t

资料来源:Gazprom 2018 Annual Report。

 

3 中俄深化能源合作的新时代背景

3.1 中国成为油气进口第一大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亟需稳定安全的供应保障

2017年,中国进口原油量(年均840万桶/日)已经超越美国(790万桶/日),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继2017年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之后,2018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进口国(其中日本仍是LNG进口第一大国,中国为第二)。这就意味着2018年我国成为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双料”第一进口大国。进口规模的大幅攀升直接表现为对外依存度的提升。2018年原油进口4.6亿t,增长10.1%,进口与生产比例为2.44∶1,对外依存度达到71%;2018中国天然气累计进口规模达到9039万t,同比增长31.9%,进口量与生产量之比为0.77∶1,对外依存度升至45.3%,较2017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能源领域也出现了总体供需宽松与个别品种区域性时段性供给紧张并存的局面,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例如,北方地区气温骤降,居民供暖用气需求激增。2018年12月29日,中国石油全口径天然气销量当日达到7.03亿立方米,首次突破7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因此,在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积极增强油气供应能力建设及推进供应渠道多元化成为应对需求增长的重要途径。

 

图3 2010—2018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及其增长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3.2世界能源供给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美国优先战略将推动油气市场竞争加剧

美国成功开启的页岩油气革命成为世界能源供需格局演变历程中的转折性事件。根据BP统计,2015年美国原油产量超过俄罗斯,2017年再次超越沙特,成为世界第一石油生产国。天然气产量方面,自2012年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到2017年其产量占世界的份额达到20%。2015年美国解除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之后出口规模不断创下新高。2018年,美国原油日出口升至200万桶,几乎是2017年120万桶/日的两倍,当年天然气出口总量增长14%,液化天然气出口增长53%,达到每日30亿立方英尺。美国从全球最大的能源需求主体变成最大的油气生产主体,其对全球油气市场的影响力也在大幅增强。目前来看,美国原油库存增减已成为全球石油价格的重要风向标。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优先战略更是加快了其在能源市场的竞争进程,一方面美国加大对传统原油生产国的经济制裁,另一方面,通过政治施压的方式影响能源需求国进口美国油气。其中,美国近年来明显加大了对欧洲油气进口渠道多元化的政治压力,同时基于自身能源供应安全考量,欧洲进口平衡策略的选择使其与美国天然气合作的意愿在加强。近期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报告称,在欧盟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后的1年里,美国液化天然气的进口增加了近4倍。2019年上半年美国LNG供应占欧盟LNG进口总额的12.4%,较2018年高出7.4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7月10日,美国液化天然气的32%(73亿立方米)出口至欧盟。不难预料,在美国利益优先的单边主义影响下,未来美国、沙特、俄罗斯在国际能源消费市场份额的竞争将加剧,沙特与俄罗斯2016年成功达成减产协议并在推动石油价格稳步提升上保持明显的步调一致,也是积极应对美国页岩油气增产和出口增加的现实需要。欧洲作为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重要市场,2018年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天然气规模达到2019亿立方米,创下历史新高,但出口规模占欧洲天然气进口规模比例却在下降。为了阻止俄罗斯与欧洲更为紧密的天然气市场合作关系,美国甚至提出要制裁参与北溪2号项目的企业,由此可见,美俄在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利益博弈正在升级。此外,波斯湾油气出口国在失去美国市场之后寻求向欧洲出口能源,尤其是伊朗、卡塔尔谋求铺设直通欧洲的天然气管线一旦实施,欧洲市场多元卖方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表2 欧洲天然气进口规模及俄罗斯供应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Gazprom 2018 Annual Report.

 

3.3 中东地缘政治关系更加复杂,全球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形成了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沙特为首的穆斯林逊尼派与伊朗为首的什叶派为域外大国推动平衡战略、寻求代理人提供了实用主义外交的平台。在此情况下,形成了美国与沙特的“石油美元”同盟关系和美国与以色列的战略同盟关系。然而,近年来,中东地缘政治形势更加复杂。一方面,伊朗在美国奥巴马政府核协议制裁放松的影响下,地缘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强,引发了沙特和以色列的高度警惕,加之美国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并恢复对伊朗制裁,使得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受美国页岩革命和世界石油价格大幅走低影响,2016年底,俄罗斯和沙特最终达成协议,联合减产推高全球油价,这是俄罗斯对中东影响力的直接体现。此外,围绕着叙利亚的反恐战争逐渐形成的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三国协作关系的地缘影响力也在大幅提升。整体来看,围绕着中东叙利亚国内政治的美俄博弈、欧美与伊朗未来关系的不确定性,加之伊朗与沙特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等等,将会使中东地缘政治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与此同时,随着卡塔尔退出OPEC,委内瑞拉和伊朗被美国制裁下原油产量下降,OPEC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已受到严重削弱,此外围绕着全球经济复苏困难的前景带动市场需求减弱可能造成市场供给主体间竞争加剧,减产提价将面临市场份额被美国抢占的潜在危机,OPEC+减产联盟的牢固性将受到挑战。沙特曾表示,不排除在不经OPEC会议同意的情况下配合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有能力填补因制裁产生的原油供应缺口。整体来看,错综复杂的形势使得全球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2018年以来全球石油价格震荡波动的走势或将会继续延续。由于对油气出口的过分依赖,世界油价的震荡波动将使俄罗斯经济的脆弱性进一步加大,经济承压下行的风险明显提升。

 

图4 1996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与世界油价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Wind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4 中俄进一步深化能源合作的方向选择

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各自能源资源禀赋,中俄两国具有开展能源合作的天然优势。近年来,中国油气消费需求的大幅增长和俄罗斯油气生产形势的稳定向好,加之油气管道设施建设稳步有序推进,为两国进一步深化能源合作和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先决条件。基于当前和长远考虑,中俄未来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方向选择上可以在继续巩固深化双边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在多边和全球能源治理层面的战略协作,为全球能源市场稳定有序发展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4.1 认真落实双边能源合作框架协议的内容要求,稳步推进重点合作项目建成投产

自2008年两国建立高级别能源谈判合作机制以来,中俄两国在推进能源合作上形成了一系列框架协议,由于这些框架协议多是以中长期规划为主,使得认真落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内容就显得愈发重要,自然这些前期项目的稳定有序落实也为后续进一步增进合作创造了条件和基础。例如,中俄合作的天津炼化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前建成投产运行,未来俄可以通过海运向天津炼化厂每年供应原油910万t。根据2014年11月中俄签署的《中俄西线天然气供应框架协议》,俄罗斯将从西西伯利亚气田通过阿尔泰输气管道进入中国新疆并与西气东输管道对接。如果项目稳定推进并建成投产,未来中俄之间天然气贸易量有望突破700亿立方米,届时俄罗斯将成为中国天然气第一供应国。与此同时,认真落实双边能源合作框架协议也要着眼于双边能源合作的长远目标,动态调整跟发展实际不相符的或以补充协议(谅解备忘录)等形式来进一步完善合作框架协议,为进一步拓展双边能源合作领域和范围提前谋划。2018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声明表示未来将深化在油气、煤炭、电力、可再生能源、能源设备和能效、资源型城市转型等领域的合作。由此来看,这些合作领域将进一步丰富双边能源合作领域范围,自然也为双边达成更趋全面的合作框架协议提供了方向指引。从目前合作的情况来看,根据当前及未来需要动态调整合作协议的方式已经在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例如,2017年7月,中石油与俄气公司签署《中俄东线购销合同的补充协议》,双方将按计划推进远东供气、天然气发电、天然气车用燃料、上游联合开发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4.2 构建更加紧密的能源市场联系,推进双边中长期能源供求战略性对接进程

中俄两国具有天然能源合作的互补优势,突出表现为中国的能源需求仍在不断增长,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油气双料进口国,油气对外依赖度也在不断创下新高,如何保障安全供应成为更加严峻的现实问题。相比于中国的需求缺口不断扩大,俄罗斯近年来油气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其石油产量的3/4和天然气产量的1/3左右用来出口,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关键供给者。针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严峻挑战,中国国家能源局负责人表示,把确保外部油气稳定供应作为对外合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基于供求的视角,两国构建更加紧密的能源市场联系具有良好基础。一是中俄的合作协议都是以中长期为主,本身就有助于抵御短期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二是中国不断增长的油气消费需求是短期内不会改变的事实,中俄能源合作充满可观前景是俄罗斯政企之间的一致共识。例如,在俄罗斯《2035年以前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中,中国被规划为出口增量最多的国家。另据俄气公司预测,到203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天然气进口商。三是随着油气管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范围的进一步扩增,俄罗斯与中国能源供求市场的紧密性将进一步增强。例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包括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方境内段(即黑河—上海),全线建成投用后将实现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与中国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天然气市场相连。总体来看,由于中俄两国政治高度互信并始终视对方发展为自己的机遇,中国未来将成为俄罗斯稳定的出口市场,双方应该从战略高度,着眼长远实现能源战略规划的对接,基于未来双方的供求形势和趋势提前谋划有待开展合作的机会。

4.3 推进全球能源治理变革,加强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建设

2018年国际油价波动性加大,全年最大波幅达71%。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在追求全球能源市场波动的可控以及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是一致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国际货币体系、过度投机、垄断经营等因素对能源市场的影响,维护国际能源市场及价格的稳定”。然而,相较于能源格局变迁下利益差异化日趋明显的现实,当前却没有有效的治理体系来应对出现的新问题,近年来围绕着能源贸易、能源过境、能源投资以及能源供求主体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化,因此加快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愈发重要。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访选择俄罗斯并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能源命运共同体”为全球能源新议题的解决和推进全球能源治理变革提供了新理念。在2018年《中俄联合声明》中,双方强调在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突出的背景下,将继续深入开展战略安全磋商,保持两国外交部密切沟通,加强在各相关国际平台的协调配合。

目前来看,中俄两国双边能源合作机制日趋成熟,不仅有定期举行的两国总理会晤机制来推进更加丰富的合作,而且也有双方企业间通过交流平台推进战略落地。例如,两国正在推进的中俄能源合作商务论坛将为双方能源企业密切合作提供交流平台。从多边合作机制情况来看,中俄两国在密切加强同已有多边合作组织联系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拓展更加符合现实需要的多边合作机制。在批准新版的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学说后,普京总统表示,将促进与欧亚经济联盟和独联体国家一体化发展,深化与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天然气输出国论坛(GECF)、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合作伙伴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同时作为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并在两国联合声明中明确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探讨构建“欧亚伙伴关系”,有理由相信未来中俄将会在能源合作多边机制上携手合作,共同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变革进程。

4.4 持续深化双边能源投资合作,以互利共赢的原则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

基于两国的政治高度互信和互利共赢原则,近年来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双方就未来共同推动在油气、煤炭、电力、可再生能源、能源设备和能源效率、资源型城市转型等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其中,中国石油与俄油公司签署的上游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油气产业链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可以预计,上述多个领域的合作最终要靠重大项目为抓手来有序落实,这就意味着持续深化双边能源领域的投资合作是实现更紧密能源合作关系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来看,中俄企业之间在能源项目的合作中已经探索出包括合资公司、入股参股、共同开发、市场招投标、股权收购等模式,有力推进了相关重大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投产运营。随着合作领域的扩围和合作主体的多元化,不同项目的投融资服务需求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例如,作为全球最大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亚马尔项目是由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中石油、法国道达尔公司和中国丝路基金共同合作开发。基于此,2018年两国联合声明中一致强调,要持续深化两国投资合作,充分发挥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两国经济和具体领域发展战略、规划和措施协调,为两国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按照“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商业运作、国际惯例”的原则共同推动重大项目,不断提升两国投资合作规模和水平。由此来看,尊重市场主体的主导作用,不断营造有利于提升投资规模和水平的制度环境将成为两国未来投资领域深化合作的重要内容。

在双边能源投资模式创新的同时,随着中俄两国能源企业“走出去”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一体化”战略对接的有利契机下,基于当前地缘政治环境日趋复杂的现实,积极探索中俄企业在第三方市场的能源合作愈发重要。在此方面,可以积极借鉴中日在共同开展第三方合作的实践经验,探索中俄在第三方市场更大发挥互补优势、更大拓展合作空间的可行方式,最终在第三方市场实现多方共赢。例如,在哈萨克斯坦,中国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同当地企业合作,签署深加工联合装置建设EPCC总承包合同,总价16.8亿美元。在德国,中国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与日本伊藤忠商事联合参与北海海域的Butendiek海上风力发电项目,为37万户德国家庭输送电能。有理由相信,基于平等互利原则,中俄能源合作不仅可以实现双方共赢,而且也必然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王晓梅.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与中俄能源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2015,(4).2019-05-01.

[2]冯玉军.欧亚新秩序(第二卷):俄罗斯转型:对外政策与中俄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3]张国宝.中俄原油管道十五年谈判纪实[J].中国经济周刊,2018,(2).

[4]普京批准新版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学说[EB/OL].http://societynews.cn/html/sy/syzx/20190515/32034.html,2019-05-15.

[5]欧盟自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大幅增长[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5-01/doc-ihvhiewr9275344.shtml,

[6]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开工,计划2018年正式投入运行[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8-17/docifxuxhas2121468.shtml,2016-08-17.

[7]俄联邦能源部第一副部长:俄罗斯永远是中国能源领域忠实的合作伙伴[EB/OL].http://www.sohu.com/a/253210428_468637.

[8]普京总统2019年国情咨文[EB/OL].https://www.douban.com/note/711971149/.

 

聂新伟,博士,国家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与能源经济。

 

聂新伟,史丹.中俄能源合作历史进程、时代背景与未来选择[J].中国能源,2019,41(11):30-36+47.